证书领取

2019年四川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A》预测题及答案(6)
教师资格网 时间: 2019-08-30

  2019年四川考试《教育心理学A》预测题及答案(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认知变化的过程中,顺化说明发展,是一种 【 】

  A.质的变化

  B.大小的变化

  C.量的变化

  D.功能的变化

  2.经常在一起游玩、娱乐的学生小团伙属于 【 】

  A.消极型非正式群体

  B.正面型非正式群体

  C.中间型非正式群体

  D.破坏型非正式群体

  3.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

  A.所有的学与教

  B.实践过程中的学与教

  C.社会情境中的学与教

  D.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

  4.教学中采用的各种物质奖励属于下列哪种强化? 【 】

  A.原始强化

  B.替代强化

  C.次级强化

  D.自我强化

  5.以培养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的学习是 【 】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机械学习

  D.转化学习

  6.提出“掌握学习’’理论的教育心理学家是 【 】

  A.布卢姆

  8.布鲁纳

  C.加涅

  D.奥苏贝尔

  7.当前我国教师的主要的、基本的心理特征是 【 】

  A.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健康成长

  8.观察敏锐,善于了解学生

  c.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

  D.意志坚定,善于支配感情

  8.早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就已经发现了智商分布规律是 【 】

  A.常态分布

  B.离散分布

  C.正态分布

  D.偏态分布

  9.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分期的理论,二至七岁的儿童处于 【 】

  A.感觉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思维阶段

  D.抽象思维阶段

  10.未经强化而条件反射自动重现的现象被称为 【 】

  A.恢复

  B.消退

  C.类化

  D.分化

  11.共同要素论是由下列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 】

  A.桑代克

  8.马斯洛

  c.贾德

  D.弗洛伊德

  12.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反复结合是 【 】

  A.类化

  B.恢复

  C.分化

  D.强化

  13.能对有关知识进行分析概括,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理解是 【 】

  A.字面的理解

  8.解释的理解

  C.批判性的理解

  D.创造性的理解

  14.一般而言,要使学习效率较高,动机应维持在 【 】

  A.较高水平

  B.中等水平

  C.较低水平

  D.不一定

  15.教师负有维持课堂教学秩序和教学纪律的责任,这属于教师角色中的 【 】A.教员

  B.办事员

  C.课堂的管理者

  D.学生模仿的榜样

  16.达到最低限度领会以后,或者在达到勉强可以回忆的程度以后,对某一课题继续进行学习的现象称为 【 】

  A.过度学习

  B.复习

  C.记忆恢复

  D.强化

  17.对自己的外在和内在的自我评估或衡量被称为 【 】

  A.自我意识

  B.自我教育

  C.客观评价

  D.自我发展

  18.个别教学系统也称PS1系统,它可用于一门完整的课程,其开发者是 【 】

  A.加涅

  B.布里格斯

  C.凯勒

  D.波思尔思韦特

  19.一个学生在多次进行某一测验时,如果得到的分数相近,说明该测验具有较高的【 】A.效度

  B.难度

  c.区分度

  D.信度

  20.下列测验方法中,不可能由教师或学校自行编制的是 【 】

  A.心理测验

  B.客观测验

  C.标准测验

  D.论文式测验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空,每空1分,共15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_____、_____、主观能动因素等。

  22.发展的最本质的倾向表现为_____与_____的过程。

  23.桑代克提出的学习三大基本规律是_____、_____和_____。

  24.柯尔柏格将道德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其中的三个阶段分别指_____、_____和_____。

  25.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为_____、_____和_____三大类。

  26.依据强化间隔状况可把强化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7.理解

  28.学习困难儿童

  29.智力技能

  30.讲台效应

  31.动机性遗忘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2.简述布鲁纳对发现学习条件的认识。

  33.简述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4.简述练习过程的一般规律。

  35.简述教学管理的弊端。

  36.禀赋优异儿童的教育策略有哪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7.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8.论述教学设计工作的基本要素及组成部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1.【A】[解析]在认知变化的过程中,同化说明成长,是一种量的变化,而顺化说明发展,是一种质的变化。

  2.【C】[解析]中间型非正式群体介于正面型非正式群体和消极型非正式群体之间,没有明显的积极或消极作用。例如,经常在一起游玩、娱乐的学生小团伙。

  3.【D】[解析]学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简言之,就是研究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的科学。

  4.【A】[解析]原始强化是利用原始的强化物(即本身所具有强化作用的刺激,如饮食等)进行的强化。如教学中采用的各种物质奖励等。

  5.【A】[解析]略

  6.【A】[解析]早年的教育目标分类和后来的掌握学习理论是布卢姆主要的两大贡献。

  7.【A】[解析]略

  8.【c】[解析]20世纪30年代,人们就已经发现了智商分布规律正态分布。

  9.【B】[解析]皮亚杰把个体的认知发展阶段分为四个部分:感觉运动阶段(出生到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10.【A】[解析]略

  11.【A】[解析]桑代克在1913年以实验驳斥了形式训练说的谬误,并从其实验归纳出共同要素说以解释正迁移作用的原因。

  12.【D】[解析]略

  13.【B】[解析]见“解释的理解定义。

  14.【B】[解析]一般而言,要使学习效率较高,动机应维持在中等水平,动机过高不容易持久。

  15.【c】[解析]略

  16.【A】[解析]略

  17.【A][解析]自我意识是对自己的外在和内在的自我评估或衡量。换句话说,是个人对自己生理和心理各方面的认识和评价,是涉及自己的认识。

  18.【c】[解析]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凯勒开发了个别教学系统。

  19.【D】[解析]信度是反映测验分数的稳定性的指标,在本题中,同一个人先后测同一份试卷,分数接近,趋于稳定,因此可以认为这份试卷信度较高。

  20.【C】[解析]标准测验是一种大规模的、具有统一标准的、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组织的、并对误差作了严格控制的测验。它根本不可能由教师或学校自行编制,一般由专门的考试机构编制试卷并组织实施。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空,每空1分,共15分)

  21.【社会环境 学校教育】

  22.【分化 整合】

  23.【准备律 练习律 效果律】

  24.【前习俗阶段 习俗阶段 后习俗阶段】

  25.【认知 情意 心因动作】

  26.【固定间时强化灵活间时强化固定间次强化灵活间次强化】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7.理解: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

  28.学习困难儿童:是指在理解或使用语文方面,显示基本心路历程失常的儿童。其失常现象可能包括知觉障碍、大脑受伤、轻微大脑功能失常、阅读困难、发展性失语症等。

  29.智力技能:是以抽象思维主导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它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

  30.讲台效应:学校课堂上,台上教师和台下学生虽然处于同样的客观情境中,但其心理感受却各不相同。这种台上台下感受的不同可能被教师利用,并产生积极效应。它可以起一种组织课堂的作用,使学生的注意集中在讲课者周围。这就是“讲台效应。

  31.动机性遗忘:弗洛伊德认为,动机性遗忘是与不快、不安和内疚相关的遗忘,其实质是一种压抑,是人们维持自己心理平衡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2.答:一般而言,使用发现学习应具备以下条件:(1)学生方面的条件:要求学生有相当的知识与经验的储备,能够进行选择性思维,具有发现的动机和态度。(2)教师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教学指导水平。(3)教材方面:必须把原发现过程改编成适合于学生在课堂上再发现的过程。

  33.答:(1)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2)问题的难易应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

  (3)知道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4)提供较充裕的时间和适当自由。

  (5)鼓励学生验证答案,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

  34.答:(1)练习成绩的逐步提高。

  (2)高原现象。

  (3)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

  35.答:(1)对学生的言行要求过高。(2)对学生的言行要求过低。

  (3)让学生娱乐或忙碌以取代学习。(4)对惩罚的功效评价过高。

  (5)缺乏处理问题行为的技巧。

  36.答:(1)加速制教学策略。

  (2)充实制教学策略。

  (3)特殊班级制教学策略。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7.答:(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2)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5)利用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

  (6)利用学习竞赛和奖惩激发学习动机。(7)与学生签订学习协议。

  (8)在课堂教学中可供教师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巧。

  38.答:有关教学设计过程,目前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理论模式,但是各种理论模式都包括以下四种最基本的要素:(1)分析教学对象。(2)制定教学目标。(3)选用教学方法。(4)开展教学评价。教学设计过程及其组成部分:(1)学习需要的分析。(2)教学内容分析。(3)教学对象分析。(4)学习目标的编写。(5)教学策略设计。(6)教学媒体选择。(7)教学媒体设计。(8)教学评价。

© 教师资格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