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7)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相应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2.“性善论和“性恶论所反映的观点都是( )。
A.教育万能论
B.环境决定论
C.多因素作用论
D.遗传决定论
3.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文化现象,所以学生文化具有( )。
A.情感性
B.深刻性
C.稳定性
D.过渡性
4.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
5.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 )。
A.杨贤江
B.蔡元培
C.李大钊
D.王道俊
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 )。
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7.设计教学法的创立者是( )。
A.杜威
B.布鲁纳
C.克伯屈
D.赫尔巴特
8.比班级上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的教学形式是( )。
A.现场教学
B.复式教学
C.分组教学
D.班级授课
9.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对其发展奠定理论基础的是( )。
A.赫尔巴马特
B.夸美纽斯
C.洛克
D.杜威
10.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技能型课程
11.涂尔干说:“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这句话反映了( )。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12.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
A.权利
B.威严
C.权威
D.人格力量
13.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 )。
A.教学策略
B.教学原则
C.教学手段
D.教学形式
14.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 )。
A.民主型的领导方式
B.权威型的领导方式
C.“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
D.“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15.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
A.关键
B.基础
C.内容
D.途径
16.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巩固知识
B.领会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1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 )文化。
A.观念和制度
B.精神或观念
C.组织和制度
D.物质
18.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是( )。A.布卢姆
B.布鲁纳
C.杜威
D.桑代克
19.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A.教学工作
B.行政工作
C.人文工作
D.后勤工作
20.班级管理常见的几种模式有( )
A.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B.制度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C.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D.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教师管理、目标管理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写在相应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根据教学的任务,可将课分为( )。
A.新授课
B.巩固课
C.技能课
D.检查课
E.练习课
2.制约教育目的的因素有( )。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
C.文化传统
D.科技水平
E.教育性质
3.学校精神文化的四种基本成分是( )。
A.认识成分
B.情感成分
C.价值成分
D.理想成分
E.制度成分
4.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不同层次的内容构成,包括( )。
A.生理活动
B.精神活动
C.心理活动
D.社会实践活动
E.思维活动
5.锻炼法的方式有( )。
A.练习
B.制度
C.委托任务
D.组织活动
E.托物言志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目标管理是一种以任务质量为中心的管理。( )
2.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骑士学校。( )
3.备课就是写教案。( )
4.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地通过《学记》反映出来。( )
5.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
6.卢梭的教育代表作《爱弥尔》宣扬了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
7.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 )
8.反对压抑儿童本性,强调教师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关心儿童、信任儿童的是存在主义教育家的主张。( )
9.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被看作现代教育的代表。( )
10.赫尔巴特的《大教学论》的发表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的学科发展起来了。( )
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学生有哪些本质属性?
2.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什么影响?
3.对教师概念应如何界定,这一界定包含哪些内容?
4.中学劳动技术教育有哪些要求?
五、案例分析题(共12分)
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电视,它的影响是如此普遍,以至于它被称为另一个“家长。由于大部分孩子花在电视上的时间过长,所以关于电视对孩子学习和行为影响的争论不断。
你认为电视给孩子们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我们该做些什么以减小电视的负面影响?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是密切关联的,可以互相补充。
2.D
【解析】二者都过分强调了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3.D
【解析】学生文化与成人价值观,既有差异又有相同的地方。
4.D
【解析】夸美纽斯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识开始的。他是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5.A
【解析】杨贤江是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人,他于1930年出版了《新教育大纲》。
6.C
【解析】这是对学校贯彻教育目的的具体诠释。
7.C
【解析】设计教学法是美国学者克伯屈提出来的。
8.C
【解析】题干所指是分组教学最突出的优点。
9.B
【解析】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
10.C
【解析】研究型课程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及得出结论,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做,注重研究过程甚于注重结论。
11.D
【解析】这是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主要观点。
12.D
【解析】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道德需要道德的濡化,教育工作者的人格力量会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
13.A
【解析】教学策略表示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
14.C
【解析】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
15.B
【解析】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
16.B
【解析】只有领会了知识,才能很好地巩固与运用。因此,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17.B
【解析】精神或观念体现了学校的主导思想,所以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18.C
【解析】杜威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19.A
【解析】学校的其他工作都是为教学工作服务的。因此,教学是学校的中心。
20.A
【解析】根据班级管理的具体运作方式,可以将班级管理分为常规管理模式、平行管理模式、民主管理模式、目标管理模式,每一种模式都包含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解析】练习课是以教学方法为依据划分的。
2.ABCD
【解析】教育性质是教育目的反映的内容,它不能制约教育目的。
3.ABCD
【解析】制度成分属组织文化的内容。
4.ACD
【解析】个体主观能动性由生理、心理、社会三个层次的内容活动组成。
5.ABCD
【解析】托物言志是陶冶法的方式。
三、判断题
1.×
【解析】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
2.×
【解析】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
3.×
【解析】写教案是在对教材、学生、教法掌握之后,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和教法要求,对整个教学的一个整体设计,因此它是备课的一项工作,但不是全部。
4.×
【解析】是《论语》,《论语》是孔子的言论汇集。
5.×
【解析】“产婆术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6.×
【解析】卢梭的教育主张是自然主义的。
7.√
【解析】学生文化与成人价值观既有差异,也有相同。
8.×
【解析】题干表达的是人文主义教育家的主张。
9.×
【解析】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是杜威,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
10.×
【解析】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发表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发展起来了。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学生特有的本质属性有:
(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①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
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2.【答案要点】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有: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3.【答案要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1章第3条对教师概念作了全面、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这一界定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1)教师职业是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4.【答案要点】普通中学在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要求:
(1)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教学和劳动实践,使学生了解物质生产的基本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2)结合劳动技术教育,还可以授予学生一定的商品经济知识,使学生初步懂得商品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了解当地的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国家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收集和利用商品信息的能力。
五、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电视的普及给孩子们带来了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积极的影响包括:
(1)电视节目能够形象地教给孩子大量的多方面的知识,启迪孩子的智慧,培养孩子的智能素质。
(2)电视文化对培养孩子成为创造型、全面型的人才起着开启心灵的作用。
(3)电视可以通过直观可视的艺术形象,让人身临其境欣赏到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音乐、舞蹈、体育等。能够开拓孩子的眼界、增长见识、提高认知能力,在享受美的同时,陶冶了情操,受到了审美教育。
(4)电视对于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及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巨大作用。电视剧中的人物、故事情节使孩子明白了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因此在他们年幼的心灵里就会逐渐树立起一个正确的人生观。
消极的影响包括:
(1)在商业利益驱使下,电视往往强调突出暴力与色情内容,由于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对他们具有腐蚀作用。
(2)电视节目繁多,有的孩子坐在电视机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这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利,对于孩子之间的交流也无疑设置了一道障碍。
(3)电视文化发展越来越快,覆盖面越来越大,但与此相反,优秀的少儿读物似乎少了,逐渐地,文字文化被图像文化所代替,不利于儿童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为了减低电视的负面影响:
(1)家长和教师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明白电视的利弊。
(2)要控制儿童看电视的时间,引导他们选择健康的电视节目。
(3)积极引导儿童多读书,读好书,或是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减少他们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